防疫是指預防和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而言。傳染病的發生一般是由病原微生物(細菌、病毒、原蟲等)、傳染媒介(污染的用具、鼠、蚊等)、易感動物三個因素共同作用的。切斷其中一環,傳染病就不能發生。
防疫措施:
一,是要通過消毒滅鼠殺蟲來消滅病原微生物和控制傳染途徑;
二,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預防接種,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。
(一)及時發現疫情并盡快確診鹿場一旦發生傳染病,要迅速作出診斷,立即上報疫情,以便采取相應措施。診斷可根據疫病流行情況,如發病的時間、地點、季節、流行蔓延情況、附近是否有其他畜禽發病等;飼料、飼養、環境衛生等情況;臨床癥狀和解剖觀察等作出初步判斷。如缺乏實驗室診斷條件,可采取病料送有關單位進行細菌學診斷、動物接種實驗和免疫學診斷。送檢的病料,包括血液、肝、脾、腎、心、腦、脊髓、腸胃內容物等。采取病料時要實行無菌操作,即打開胸腹腔,用經過消毒的剪刀剪下l一2克重小塊盛在滅菌的器皿中(如青霉素瓶)迅速送檢查部門,力爭早日確診。
(二)檢疫和免疫接種 檢疫就是通過特殊診斷方法,檢查本場的鹿和購進的鹿是否患某種傳染病,如發現疫情要立即采取措施。目前能檢疫的有結核病、布氏桿菌病等。 免疫接種,就是給鹿注射疫苗(病毒苗)和菌苗(細菌苗)使鹿產生相應抗體,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。在健康鹿群中每年應定期進行,如為預防出血性敗血癥,接種巴氏桿菌菌苗;預防鉤端螺旋體病接種鉤端螺旋體菌苗;預防布氏桿菌病接種布氏桿菌菌苗等等。在調出調人鹿時為防止發生疫病,可臨時接種破傷風菌苗或注射免疫血清。對受傳染病威脅的鹿群,還應實行緊急接種。緊急接種理論上以注射免疫血清為最好,但其免疫期短、成本高,除破傷風外,其他很少用。
(三)隔離與封鎖 當發生疫病時要立即報告上級領導部門,必要時請有關單位協助防治。
1 .福離當傳染病發生時,對健康鹿、可疑鹿和病鹿進行隔離飼養,以切斷傳染途徑、控制傳染源,達到撲滅傳染病的目的。隔離的鹿群要有專人飼養,飼料、用具等不能混用出入口設消毒槽??梢陕乖诟綦x期間要進行免疫接種和治療。一般隔離2 周以上未發病可解除隔離。
2 .封鎖為防止傳染病的蔓延而采取的與外界隔絕的防范措施。封鎖要在發病早期進行,確定一定范圍,有明確標志和有崗哨監督。封鎖區內要嚴禁行人、車馬、畜禽通行。必須通過要嚴加消毒,對封鎖區內的鹿及畜禽要進行相應的防治措施。對死亡的鹿在獸醫監督下進行消毒等無害處理。最后l 只病鹿死亡后3 周方可解除封鎖。
(四)消毒 消毒是指用一定手段消滅人和動物周圍的病原微生物。是預防和撲滅傳染病的重要環節。 1 .消毒種類根據消毒作用和時間,可分為預防消毒、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3 種:
( 1 )預防消毒是預防傳染病發生,在疫區內配合獸醫防疫措施所進行的消毒。主要是定期消毒圈舍、用具等,主要藥品有10 %一20 %生石灰溶液、10 %漂白粉液、30 %草木灰水溶液等。
( 2 )臨時消毒在發生傳染病時,是以消滅病鹿或病畜散布的病原為目的的消毒。如病鹿的停留場地、排泄物、剩余飼料、管理用具,工作人員的工作服、鞋等,消毒宜早期進行。應根據傳染病種類,選擇消毒藥品。如病毒性傳染病,用2 %一4 %苛性鈉熱溶液,含2 %一3 %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;抗力較強的細菌性傳染病如炭疽、氣腫疽、結核等用5 %苛性鈉熱溶液或含5 %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等。一般的傳染病如布氏桿菌病、大腸桿菌病等,用4 %苛性鈉熱溶液、20 %生石灰水溶液等。
( 3 )終末消毒發生傳染病解除封鎖后進行的徹底消毒酬粼耀為終末消毒。消毒要徹底仔細,必要時應翻新地面。
作者: 時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