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鹿茸是很好的養生藥材,那你們知道鹿茸的生長規律嗎?
一:氣候條件:
1.溫度:在地理緯度相同條件下,生活在溫暖地區的鹿脫盤較早,生茸期較長;反之,脫盤較晚,生茸期較短。
2.濕度:實踐證明,夏季干旱則鹿茸生產緩慢,雨后初晴,氣溫高濕度大,則鹿茸生產較快。
3.光照:光照周期的季節性變化調控鹿的生茸周期。春分前后,鹿開始脫角生茸;從春分至夏至,日照時間不斷延長,鹿茸快遞生長。從夏至至后,日照時間逐漸縮短,鹿茸生長逐漸變慢,至立秋時,鹿茸基本停止生長,至秋分時,茸皮開始脫落,變成裸露的骨角。
二:飼養管理的因素:
公鹿生茸期營養不良會生長乏養茸、廋條茸或是病態茸。
1.脫盤或脫角? 所謂脫盤(或脫角)即是鹿頭上角盤(骨化的殘留茸根)或骨質角于翌年春季新茸萌發時脫落的過程。?雄性仔鹿生后8~10個月即開始于額部的皺皮毛旋處長出突起,由此形成角基,在此基礎上長出初角茸。初角茸于翌年初夏前后脫落后才能長出合乎商品規格的鹿茸(稱頭鋸鹿茸),以后每年周期性的生長鹿茸,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脫盤的時間逐年提前,到了老齡時期脫盤時間又逐年向后推遲。除年齡因素外,脫盤的早晚還受鹿種、氣候條件和營養等因素的影響,如馬鹿較梅花鹿脫盤早,氣溫高的地區較寒冷地區脫盤早,營養良好的鹿較瘦弱多病的鹿脫盤早。
2.鹿茸的生長發育階段 茸鹿脫盤后,角基的皮膚層向心生長,漸漸在頂部中心愈合,稱 為封口(或稱老虎眼)。以后不斷地向上生長,經10天左右鹿茸長到一定高度,形似磨臍子。接著頂部開始增粗,此期稱為茄包子。接著茸頭開始放扁,分生出第一分枝(眉枝),形似馬鞍子(此時稱小鞍子)。馬鹿茸緊接著分生出第二枝(冰枝),此時稱為蓮花茸,再經一段時間分生出第三分枝(中枝),此時稱為馬三杈茸,繼續分生第四分枝即為馬四杈茸。而梅花鹿小鞍子茸愈長愈大,經大鞍子、二杠、瓜角階段,開始分生第二分枝,待生長至分生第三分枝前稱為三杈茸。
8月中旬~9月初,鹿開始進入性活動期,茸皮全部脫落,茸角全部骨化,成為骨質堅硬的角。這個骨質的角或角盤于翌年春季脫落,鹿又開始進入新的生茸周期,就這樣周而復始,直至死亡。
鹿茸藥理作用
1、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:大劑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壓,使心臟收縮振幅變小,心率減慢,外周血管擴張。
2、對性功能 的影響: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漿睪酮濃度,又能使促黃體生成素 (LH)濃度增加。
3、鹿茸的強壯作用:鹿茸精具有較強的抗疲勞作用,能增強耐寒能力,加速創傷愈合和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。
4、對血液成分的影響:鹿茸可使血液中血紅蛋白增加,因此對于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癥末期的患者,特別是對于老齡患者的治療極為有效。
5、有性激素樣作用:動物試驗證實,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,幾天后即見前列腺、精囊重量增加。
6、治療創傷:鹿茸素有“強筋骨”功能,用于治療“惡創癰腫”。試驗證明,鹿茸對長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潰瘍與創口有增強組織再生的能力,促進骨折的愈合。
7、對神經系統的影響:鹿茸能增強副交感神經末梢的緊張性,促進恢復神經系統和改善神經、肌肉系統之功能,同時對交感神經亦有興奮作用。
作者: 時間: